集体经济有哪些表现形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模式”)

时间:2024-07-08 10:45:08


供销合作模式。对于主导产业明晰的村,加强与供销等经营性机构合作,通过联建、共建市场主体,解决农资集中采购和农产品销售问题,增加集体收入。

产业带动模式。对于靠厂、近城、农业产业集中的村,通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搭建电商平台,兴办交易市场,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集体收入。

“筑巢引凤”模式。对于交通便利、具有区位优势的村,通过新建标准厂房、仓储中心、专业市场等,采取招商引资、出租租赁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

资源唤醒模式。对于有闲置存量资源的村,通过承包、转租、投资、入股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集体收入。

要素入股模式。对于集体资产、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相对集中的村,引导村集体参与入股经营,增加集体收入。

服务创收模式。对于乡土人才和留守人员集中的村,通过成立专业综合服务机构,开展家政、物业、托养、劳务信息、设施维护、技能培训等有偿服务,作为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的有效补充,增加集体收入。

文化旅游模式。对于有山水自然条件、历史人文资源、农特产品优势的村,通过打造特色村落,开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田园康养、商业演出、农家乐等项目,增加集体收入。

村村联建模式。对于村情相近、资源相连、产业相同的村,通过成立联合党组织等方式,推动强强联合、以强带弱、抱团发展,增加集体收入。

异地置业模式。对于没有收入来源、区位偏僻、发展滞后的村,挖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增值潜力,通过治理复垦取得的建设用地指标,采取企业合作、政府帮扶等形式,在中心镇、工业园区、商贸园区等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购建商铺、店铺等经营性资产,增加集体收入。

项目承接模式。对于有一定专业能力和基本条件的村,通过承接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依法依规开展项目建设,增加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