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人们生活中为之努力的动力。如今的钱币也就是纸币硬币都十分的轻盈,甚至现在有了电子货币手机支付,那你们是否知道曾经的货币确是重重的金属。那么货币在中国这块大地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成长过程与历史故事,下面我们不妨一同翻开这历史的画卷一起来欣赏中国钱币几千年来的绚丽风采。
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普遍认为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商代时,贝币就作为货币使用了。贝币的计量单位是朋,但是关于朋的计值说法不一,一朋有两枚、五枚、十枚三种不一样的说法。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群雄纷争,各国混战不休,也因此货币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时候已经不是贝壳做货币了,金属货币诞生。"空首布"是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之一,属于当时铜铸币布币、刀币、圜钱、蚁鼻币四大钱系之一。一般认为"空首布"的外形是仿造农具铸造的,这时期,齐国和燕国所铸货币为刀币,秦国则铸造圜钱,楚国就是蚁鼻币。
秦汉时期
六国被秦始皇统一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中国做出了许多贡献,其中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一项。当时作为统一货币的是"秦半两",秦半两采用天圆地方的方孔圆钱铸造方式,也从此方孔铜钱在中国通行了两千多年。
秦朝还将黄金规定为上币,铜钱为下币,这一制度又称"金铜本位制"到了汉代仍在沿用。汉代钱币改动了几次,其中流通最长的是"五铢"钱币,五铢钱币也是方孔钱中最长寿的一种,一直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一共流通了700多年。
说到汉代货币不得不说的就是王莽执政时期,他在摄政掌权的十五年中进行了四次的货币改制,他不满国家资源被大家族占据想推行新的货币,以此来缩小贫富差距,但是没有控制好铸造数量最终导致货币法混乱,通货膨胀,经济枯竭等问题。不过他铸造的"六泉"中"小布"、"幺布"、"幼布"都是后世收藏家公认的珍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时期,由于各国不一样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基础,不同的货币开始流通。魏国采用五铢钱形同汉制,不过五铢钱比汉代要小一些;吴国则使用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这几个币种,结果导致全国财政亏空;蜀国一开始学习吴国铸造了一些大值货币,民生哀怨,不得已改铸实值钱,其中铸造了一种"直百五铢"钱币。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动荡时期,混乱时代就会出现各种货币,这一时期可以成为中国货币史上的一个衰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不以重量命名的国号钱和年号钱,是中国钱币史上闻所未闻的事情。
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一统南北朝建立隋朝,建国后他即刻整顿货币,这时候所铸货币为开皇五铢钱。到了隋炀帝时,私铸成风,五铢钱币走向了灭亡,接而取而代之的就是元宝。
唐代时,货币出现了重大转变,以铢和两命名的货币退出了历史舞台,迎来的是以"宝"字命名的通宝、元宝、重宝等。接着白银货币的地位也逐渐提高,这也是为什么经常在电视中出现银子的流通,随后大面值的飞钱出现(飞钱类似今天的银行汇票,也有些类似今天的纸币,可以说就是纸币的原型)。
唐后进入五代十国,再次进入混乱时期,货币也开始了错综复杂的货币战,各种材料都用于铸币,各国又进行自铸导致货币各式各样,形成多头货币制度。
宋(南宋、北宋)辽夏金时期
两宋时期货币主要以铜钱为主,而白银、纸交子、会子、关子也逐渐取得了重要的地位。这时候年号钱已经成为普遍的铜钱。
辽最初使用的也是中原地区的货币,后来他们自产铜自铸币不过仍然以汉文作为钱上的文字。
西夏则铸造两种文字货币,一种是他们的西夏文,另一种就是汉文钱,形状大小都与当时的宋钱相似。
金朝曾统治大半个中国,他们所铸钱币受到了南宋影响种类繁多,不过除了铜钱之外他们还是用纸币,都是汉文作为币文。
元明清时期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中国的南北对峙、五六个民族政权长期并存的分裂和战乱局面,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一时期铸钱不多,主要以法定官钱和供养钱纪念钱为主。
明朝时,货币已经以纸币为主,不过也有铸铜钱,这些铜钱多为"通宝",明初铸有"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后来废钱用钞,一度停止了铸钱。到了明后期,铸钱数量才逐渐增多,但是铜钱的质量却在逐渐降低,崇祯钱的重量还不足1克。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货币主要以白银为主,不过铸铜钱也是非常多,留存到现在也是最多的。清代制钱与别的朝代不同,他们正面的钱文一致,但是背面会用满文来区别各个地方的铸局。
清朝比较珍贵的钱币是"祺祥通宝"和"祺祥重宝",当时慈禧废肃顺等八大臣导致已经铸造出来的这两种钱币未发行。还有值得一说的是清代已经开始用机器制钱,传统的方孔制钱逐渐被机制铜元取代。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货币演化过程了,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不一样的货币风格与故事,其中还有很多没有记录或者详细介绍,有兴趣的藏友们可以自行多加了解,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还希望大家多多指正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