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2020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去年,中央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了新的十年扶贫开发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是中央确定的目标。
——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30日)
2、确保如期实现中央确定工作目标
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确实做到你们提出的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内生动力,确保如期实现中央确定的到2020年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即“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开发工作目标。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4年3月7日)
3、解决好入村入户等“最后一公里”问题
对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或其他资源,但缺资金、缺产业、缺技能的,要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对这类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要把脱贫攻坚重点放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着重加强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技术培训、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建设,特别是要解决好入村入户等“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
4、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目前,一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面临很大困难,由于各种原因,贫困家庭孩子辍学失学还比较多,“读书无用论”观点也有所蔓延,不少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同普通家庭的差距在扩大。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气力抓好。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
5、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
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
6、实现“两不愁”相对容易
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在群体分布上,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在脱贫目标上,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两不愁”相对容易,实现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难度较大。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2017年6月23日)
7、要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
我们要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即使到了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也不可能达到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我们今天的努力是要使这些地区的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使这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吊高各方面胃口。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2017年6月23日)
8、既不能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要调高标准、吊高胃口
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既不能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要调高标准、吊高胃口。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14日)
9、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要咬定目标不放松。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在脱贫标准上,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