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裂釉属于什么档次 瓷器中的化腐朽为神奇——冰裂纹

时间:2024-07-20 10:30:07

此篇为大家呈现的是瓷器中很是特殊又让人沉醉的一种——冰裂纹瓷器,冰裂纹又称开片,是瓷器烧制过程中运用特别的手法最终达成效果的,开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在瓷器界如此受宠?此篇将详细为大家解答。如果大家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持续关注我们

"冰裂纹",也就是开片,又叫断纹瓷,是古代龙泉青瓷中的一个品种

因其纹片如冰破裂,裂片层叠,有立体感而称之。在哥窑的各种釉裂纹片中,"冰裂纹"排名首位,素有"哥窑品格,纹取冰裂为上"的美誉。因其在烧制过程中的独特开裂,展示出无限的自然美。可惜的是,烧制"冰裂纹"的工艺在宋代后失传了

峰回路转:因为失传,并且因为实物极少

所以恢复青瓷冰裂纹成为一道千年之谜。当代,浙江龙泉人叶小春经过经过整整5年的苦心研制,在2001年4月将失传近千年的哥窑珍品"冰裂纹"重现于世,使这千年古瓷重放异彩。

现代,冰裂纹的应用更为广泛,在一些餐桌的桌面、茶几的下搁板处都较常见。它们通透空灵,和现代建筑较为和谐;它们纹理交错,逶迤远去,煞是好看,让人产生无穷联想……

毫不夸张地说,冰裂纹是极典型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残缺之美

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

开裂原因有二: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原是瓷器烧制中的缺点,但人们有意利用开裂的规律制造开片釉,作为瓷器的。

冰裂纹作为一种特殊装饰,以宋代哥窑产品最为著名

开片釉在制作上可分两大类:一为填充型,在烧成的釉裂纹中填充煤烟等,纹路呈黑色,也可在裂纹中填充硫酸铜等着色剂,呈棕绿色纹路;另一类为覆盖型,在焙烧后的底釉上覆盖一层颜色釉,再次焙烧,呈现裂纹,露出底釉颜色,开片据裂纹稀密和图形不同分别称冰裂纹、鱼子纹、百圾碎、蟹爪纹、牛毛纹及鳝血纹等。数九寒冬,冰冻三尺,执棒槌或石头砸其上,冰面就会嘎然一声,出现许多炸裂开的白色纹路,这种纹路人们称之为冰裂纹。

将这种纵横交织的纹路首先运用在传统艺术上,并蜚声全球的当属中国的瓷器

其中,哥窑上的开片是极好的一例,所谓"开片",即冰裂纹,系胎釉膨胀系数不一,导致釉面出现裂纹,实际上是一种缺陷,却被制瓷工匠巧妙地用来作为装饰纹,且效果精美绝伦,有浑然天成、巧夺天工之感。古人曰:"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到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纹取冰裂为上,梅花片墨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可见它的独特美早就博得古人的厚爱,并将其视为稀世珍品。

何谓天然水晶的冰裂纹

这是对于通透形的水晶来说的,就是其内部视觉上象是有裂痕,有花花的感觉(有时还会有变彩效应);天然水晶的结晶过程是不会产生冰裂纹的,据推测,应该是水晶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是遇到地震或是地层的挤压(地球内应力)而产生在其内部的一些"痕迹"而已(原子排列发生错位),并不是裂痕。比如粉晶、紫水晶、白水晶球、柱等都很常见。

作为一种玻璃吹制工艺,冰裂纹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手工吹制玻璃的表面效果,主要有3种方法:

1、将吹好的玻璃泡做好造型后在水中迅速冷激一下,使其炸裂,再拿到加热炉中烤一下;

2、在吹制的玻璃泡还有一定厚度时,水中迅速冷激一下,使其表面炸裂,然后马上轻吹一下,由于玻璃泡内部还很热,它会继续膨胀,加大裂纹,并形成细小的突起;

3、表面粘玻璃粉后吹制,其方法与方法2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