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在宋朝旅行,也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青壮男子在教场上接受官府主持的体检与体能测试。
检测的项目包括测量身高、弹跳力与视力等。官府用一根标准的木梃丈量身高,五尺八寸(约180cm)以上为上等,五尺五寸(约170cm)以上为合格;低于五尺五寸的人加试挽弓的力道:"若低一二寸,令射八斗力弓;低三寸,令射九斗力弓";
测视力则是用一个木制的手臂为检测工具,"出指二十步,掩一目试之"。体检与体能测试合格的男子,则在鬓边或手臂刺上文字,所刺文字一般是禁军或厢军的番号。然后,"赐以缗钱、衣履",高大健壮者编入禁军,短弱者编入厢军。
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可是在当时的宋朝,"好士兵"却有另外一种阐释——身材矮小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巧的是,北宋并非只有某一位皇帝按身高招兵,而是所有皇帝都这样,这简直成了北宋皇室的一个传承,也成为北宋军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个高,从宋太祖到宋哲宗皆是如此。
当时招兵,身高是一个最基本、也最硬性的标准。不管是禁军、厢军、还是常规军,对于身高都有明确规定。比如宋太祖时的正规军,要求身高都在五尺五寸以上,换算过来的话就是1米7以上。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1米7很普遍,可是在北宋时期,兵荒马乱的,普通人家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能健健康康长到1米7以上吗?到了宋真宗时期,开始组建厢军,标准和太祖时相比,有所下降,也别高兴,下降了0.02米,也就是必须满足1米68的身高才能入伍。
有人说,这不挺好吗,个子小的普通人不用上战场了。要知道,在当时除了官员和那些富商外,士兵也属于"公务员"的编制,收入虽然不多,但是稳定。对于那些没有一技之长和衣食无望的人来说,这可能是活下去的最好方法。所以,每到征兵的时候,报名的人数都会非常多,这可能也是北宋刻意设立一个身高标准的理由
按身高招兵是北宋的一贯作风,可是到了宋仁宗时,发工资也开始按照身高标准来发:个头大的发的多,个子一般的发的少,个子矮的,对不起,只管吃住。当时的标准是这样的:五尺八寸以上,月薪一千文;五尺七寸以上,月薪七百文;五尺六寸以上月薪五百文;五尺二寸一下,没有薪水,只管吃住。姚明要活在当时,估计睡觉都能笑醒;土行孙要是穿越到北宋,估计能活活饿死。
宋仁宗为什么会制定这么"不近人情"的工资标准呢?一方面因为参军人数多,主动权掌握在朝廷手里;另一方面,宋仁宗认为个子大永远比个子小的有优势,两军交战,个子大的士气肯定也高。
他对身高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招兵和工资上,连御前侍卫也必须满足这个条件。据说,在一次全国选拔中,他挑中了一个2米2的人做御马左直,也就是在皇帝出行时站在马左边的仪仗队员。可是却找不到一个和此人相匹配的人做御马右直,最后不得不将其调走,换了两个2米左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