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是对被判处刑罚的罪犯但是不进行在监管场所监禁刑罚执行的制度,是我国刑事处罚及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最终达到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人、改造人的优越性。我国社区矫正从2003年开始进行试点,直到2009年后社区矫正全面开展。
社区矫正的对象是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
社区矫正的制度是依照我国法律实行社区帮扶进行矫正,以达到对判处刑罚的人员进行教育改造,重新回归社会的一种教育监督制度。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的对象施行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等活动。并且实行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专门司法机关与社区等社会力量相互结合,采取划分类别管理、对矫正人员个别化矫正,达到对重点社区矫正对象有针对性地彻底消除可能重新走上犯罪道路的因素,最终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在省市县镇村司法行政对口单位和部门都有相应的工作职责。
社区矫正在省、市、县三级都设置社区矫正机构,我国重点对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专门机构加强建设,主要承担社会的社区矫正任务的也主要是县级行政司法机关的工作职责。乡镇级司法所也不断完善社区矫正的机构建设、装备条件建设,村(居)社区矫正工作站具体实施社区矫正的帮扶监督工作。
根据我国《社区矫正法》第8条规定: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社区矫正工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社区矫正工作实行法律监督。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社区矫正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社区矫正工作。
根据我国《社区矫正法》规定,以下6种情况下社区矫正会解除。
1、被判刑罚的进行社区矫正的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限届满或者由于法定原因被决定机关赦免的社区矫正结束,负责社区矫正的机构应向被社区矫正的对象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并通知社区矫正决定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2、对于社区矫正对象被司法机关裁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或者被司法机关决定收监执行所判处的刑期的,或者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进行矫正时发生死亡的,该社区矫正阶段终止。
3、社区矫正对象因为违反法律规定的缓刑、假释等规定,具有我国刑法规定的应当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情形的,由人民法院对社区矫正对象撤销缓刑、假释予以收监,社区矫正解除。
4、对于社区矫正对象在考验期限内犯下新的罪行或者发现社区矫正对象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犯罪行为没有处罚的,由原审理社区矫正对象案件的人民法院对其撤销缓刑、假释,进行重新审判,书面通知原审人民法院和执行地的社区矫正机构。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社区矫正对象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执行。
5、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符合应当予以收监情形的,负责矫正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向执行地或者原社区矫正决定的司法机关提出收监的建议,最终由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决定收监执行。
6、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发生死亡的,对社区矫正对象负有监护职责的监护人或者其家庭成员应当立刻向社区矫正机构报告情况。社区矫正机构应立即通知社区矫正的决定机关和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