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有个“陕西村”,村民竟然来自白鹿原?
在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三国交界处有个“陕西村”,居住着一群特别的居民,他们黄皮肤、黑头发,讲着地道的陕西关中方言,代代口口相传。因此,至今还保留着130多年前陕西关中地区的方言和风俗习惯。因自称来自“东岸子”被称为东干族。
他们140年前,从白鹿原西逃,最终落脚中亚。乡音未改,祖辈流传,“咱滴祖国是中国,来自东岸子”。
一、在中亚有个民族叫“东干族”,他们讲着地道的陕西关中方言,代代相传是陕西关中“东岸子人”。
在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三国交界处有个“陕西村”,居住着一群特别的居民,他们黄皮肤、黑头发,讲着地道的陕西关中方言,代代口口相传。因此,至今还保留着130多年前陕西关中地区的方言和风俗习惯。
130多年前,白彦虎等回民起义军首领,带领着数以万计的回族人,拖家带口离开陕西西逃。一路上在清朝官兵的围追堵截下,他们且战且退,过戈壁,爬雪山,忍饥饿,受严寒,经历了千辛万苦,人数不断减少,有的战死,有的因无法再走留在沿途,还有的因冻、饿、疾病丧生途中,1877年12月到达中亚时仅剩下3314人。
当地首领问这些“难民”是哪里人?他们用陕西关中方言回答:“东岸子”,当地人听不懂陕西话,音译过去,成了“东干”称他们是“东干人”。1924年苏联进行民族识别和划界,将他们登记为“东干族”。
到达中亚后,白彦虎带领这群陕西乡党,克服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等重重困难,在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库尔达伊县营盘等地定居下来,建立起一处处大小不一的“陕西村”,如今已经发展到十多万人,有了七八代人。他们自称“陕西老回回”、“中原人”,代代相传是陕西关中“东岸子人”。
他们都还听祖辈说:“咱老家和咀头近。”他们记着先人描绘老家的民谣:出门是秧田,抬头见南山。在“陕西村”形容人好造声势,说“把南山的雀都吆来了”。
二、西安有个东岸子
西安市市区正东20—40多公里,有个叫“东塬”(白鹿原)的地方,当地人代代相传,称这地方就是东岸子,称自己就是东岸子人。
西安市正东,有条河叫浐河,河水由南往北流,浐河的东岸,有个塬叫白鹿塬,东西走向。白鹿塬上有一条鲸鱼沟由东向西,将白鹿塬一分为二,南半部分叫“东塬”,现在叫砲里塬;北半部分叫“狄寨塬”,两塬统称“白鹿塬”。
对这“东塬”, 老西安人就叫“东岸子”,塬上塬下各村庄的居民,进了西安,对别人也都称自己是“东岸子人”。
三、陕西话代代相传
在“陕西村”,人人都会说陕西话。当地人说,“老人们咦咐(吩咐)过,不要忘了陕西话,不要把陕西话丢了。”
为了实现老一辈的吩咐,东干人将汉字与当地的俄文结合起来,创立了东干文字。至今,村里男女老幼都能说陕西话。
一百年多年前,哈萨克斯坦“陕西村”的先辈从中国迁徙到这里,也经历过很多苦难。但现在是东干人最好的时候,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国和中亚各国加强交流合作,这就让会多国语言、有专业知识的东干年轻人有了施展的更大舞台。
现哈萨克斯坦“陕西村”的村民被哈沙克斯坦的本土人称为“东干人”(陕西方言“东边的人”),并和睦的融合在一起。
四、再现明清习俗风貌
东干人至今仍然保留着中国清朝的民俗与传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科技的发展,外交等缘故,哈萨克斯坦“陕西村”的村民有的回到他们口口相传的中国“家乡”找到了根源以及血脉亲人。
这一群特殊的居民———黄皮肤黑头发,讲着地道的陕西方言。他们称呼政府部门为衙门,称呼干部为衙役。
依旧保留着清代中国陕西地区婚嫁的习俗。不能自由恋爱,以说媒为主。“无媒不婚”的传统在哈萨克斯坦的这个小村落里面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据说,“一夫多妻制”的传统也因此保留了下来,但因为哈萨克斯坦的法律缘故,只有少数人取了二房。
孤悬海外100多年,这些陕西人的后代依然顽强的保留着中华文化。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怀恋故土,是几代东干人的情结。
东干人的诗歌《喜爱祖国》:
我太泼烦想你哩,喜爱祖国。
星星落到中国哩,连箭一样。
落到哪个城里呢?我肯思量:
单怕落到兰州哩,我的乡庄。
我想你哩,祖国呀,天天思量。
我翻不过你的高山,连天一样。
把你没忘唱的呢,喜爱祖国。
四季都在我心里呢,连血一样。
我的祖辈生在中国,根扎得深。
大声大声,我哭哩,心都疼烂。
我作诗文记想你,喜爱祖国!
拿心血蘸到纸上,永总不忘。
哈萨克斯坦的“陕西村”的村民,是我们远在他国血浓于水的同胞。我们为他们的伟大而感动,也为他们时刻记得自己是从陕西出来的人的精神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