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态度和蔼可亲的词语(成语:平易近人)

时间:2024-07-09 23:45:10

【成语名字】平易近人

【成语拼音】píng yì jìn rén

【成语释义】平易近人是一个成语。平易:原指道路平坦,比喻态度平和。比喻态度平和,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理解。原作“平易近民”。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近义词】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大智若愚、和蔼可亲、平易近民

【反义词】盛气凌人、目中无人、目空一切、自高自大、咄咄逼人、傲岸不群

【成语造句】

1.这个明星没有一点架子,是那样的平易近人。

2.年轻的王警官平易近人,智勇双全是同学们争相崇拜的偶像。

3.老院长平易近人,深受同学们爱戴。

4.老师十分平易近人,有问题直接向他反映即可。

5.周总理一向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成语典故】

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周成王。

姜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

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

姜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事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所以“平易近人”本指政治的通俗简易。

到了唐朝,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成语也不例外。如白居易《策林》十二引用这句话时就改成了“平易近人”。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为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