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日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别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二十多个别称,是汉族、水族、纳西族、藏族、彝族、傣族、仡佬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起源,自古到今说法不一,主要说法有:纪念屈原说、迎涛神说(伍子胥含冤死后化为涛神)、恶日说、龙的节日说(即祭祀龙图腾说)、夏至说
端午节主要风俗有挂钟馗像、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流传至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纪念的人有屈原、伍子胥、曹娥、越王勾践、介子推、陈临、马援、白洁夫人、刘景、捉鬼的钟馗、《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等。
浴兰节说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屈原《九歌·云中君》云:“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浣溪沙》
宋代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端午,东坡被贬惠州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在端午节这个团聚的日子里,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词送给她。
端午即事
宋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译文: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
这首诗在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端午》
唐代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首绝句提出了一个令人值得反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能简单地洗刷干净吗?
《如梦令》
宋代 范成大
两两莺啼何许。
寻遍绿阴浓处。
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忄欠微暑。
休雨。
休雨。
明日榴花端午。
《江城子(重午书怀)》
宋代 陈著
年年端午又今朝。
鬓萧萧。
思摇摇。
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
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
何人帘幕倚兰皋。
看飞桡。
夺高标。
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
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
这首诗展现一个思乡之情的场景。在端午节的时刻,思念家乡,鬓发凌乱,内心不安。他感受到了南风的吹拂,湘江波涛汹涌。他想知道千古以来那些醒来的灵魂是否也有同样的思念之情,但无处寻觅,没有人能回答。他希望有人能够倚在帘幕之间,观赏江上的船只,夺取高高的旗帜。他希望能听到笙歌的欢乐声,让自己陶醉其中。他孤独地坐在小窗前,闻着香气,抚摸一卷篆书,看着绿色的丝弦,敲击离骚的鼓声。
《端午日》 杨时
宋代 杨时
悠悠南北各天涯,欲望乡关眼已花。
忆得亲庭谁共语,应怜游子未还家。
同样游子思乡的情感,传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悠悠南北各天涯”表达了游子身处异乡,孤独鹤对家乡的思念。他在南方或北方的天涯,心情孤寂而漫长。接着,“欲望乡关眼已花”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的浓烈,他渴望回到家乡,眼睛都因此而疲倦。身在异乡的我们又何尝不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己酉端午》 贝琼
元代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贝琼生于元代中后期,因元朝统治者废除科举考试,并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压迫和歧视政策,汉族知识分子多怀才不遇,有志难伸,作者在端午节,看到狂风暴雨,想起屈原这位怀才不遇的伟大爱国者,不禁兴叹,同时也表现了自己虽怀才不遇但仍旧洒脱的一面。
《五丝》 褚朝阳
唐代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整首诗是一幅乡土风情的画卷,融合了古今,展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情感。“五丝”既是一种竞技习俗,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象征,通过对这一元素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