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头景区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临海高地上,自身形成半岛伸入渤海之中。这里是明万里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海关景区的重要景点。这座呷角高地,海拔25米,依山襟海,长城耸峙海岸。它是明代长城的东部起点,万里长城从这里入海。一登上老龙头,面对波涛汹涌、云水苍茫的大海,可以饱览这独有的海上长城雄姿;可以欣赏“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栏更上楼,大风吹日云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的壮丽景象。
长江有发源,黄河有起点,大家知道明代万里长城的龙头在哪里吗?其实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一撇就是东起老龙头西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一捺就是北起北京南致杭州的京杭大运河。“老龙头”位于山海关,他就是明代万里长城海上起点。
当年修筑万里长城的时候还留下了许许多多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呢,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当年修筑海上长城的一个小故事。
入海石城的建成靠铁锅?
传说万里长城入海七丈,高大的城头矗立在狂涛巨浪之上,像一条巨龙在昂首腾空。
这段入海石城,是明万历七年蓟镇总兵戚继光,针对蒙古族骑兵沿浅海涉水进犯的情况派参将吴惟忠修筑的。这海上长城,造起来实在太难了。几百年前一万五千军工,单等海水落潮,才能抢上去修一回。可是大海无情,三天一涨潮,五天一落潮。城墙修不上尺八高,潮水一冲,砖头石块,七零八落,修一次,垮一回,不知修了多少天,只弄得无数生命葬身海底,戚大人也一筹莫展了。
当朝奸党议论胡说戚继光修三十二关,设三千敌台,铸五千斤一尊的铁炮,是劳民伤财,要皇上传旨,明升暗降,把戚家军调往广东,好去掉奸党的一个心病。派太监做钦差到蓟镇监军。这位太监公公刚到蓟州,才知道戚继光正在山海关南海上修老龙头,立刻马不停蹄,直奔山海关。
全城的乡绅耆老拜见钦差大人说:“敌兵常从海上越境,老龙头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钦差大人说:"圣旨期限三天,金口玉言,谁也改不了啦。”
戚继光怒气难消,知道限期三天是假,想借口定罪逼我远走是真。我个人上哪儿都没关系,可是这一千二百座敌台,就差老龙头一桩心事未了。想想国家安危,百姓的生命财产.....戚大人心中正在闷闷不乐,忽然门帘一挑,一个老汉进来。
这打渔老汉是跟随戚大人的一名伙头军。只见老汉把秫米饭、咸带鱼摆上八仙桌,说了声:“请大人先用饭,我再回禀,也许对老龙头有点用处.....”戚大人一听,一把拉住老汉说:“老爹,是什么法子,快讲快讲,要不我怎能吃得下饭呢!”
第二天,传令全军,在大海沙滩上搭锅造饭,安营扎寨。只见十里海滩,炊烟四起,火光一片。忽然一堵丈高巨浪,铺天盖地,夹着狂风,冲上岸来,军工一见,拼死逃命,口中大喊:“龙王爷发怒了!龙王爷发怒了!”众伙头军也顾不上搬锅,逃得无影无踪。过了三天三夜,龙王爷才喘了一口气。巨浪过去了,海上恢复了平静。戚大人查看城基,竟有一段还立在原地,心中觉得奇怪。这时老汉走过来指着滩上一个挨一个的圆东西。戚大人低头一看,“咦,这不是做饭的铁锅吗!”
老汉说:“这锅扣在沙滩上,任凭风吹浪打果然不移不动!”戚大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欢笑,大喊“这真是擒龙之术啊!”,有了这些反扣的铁锅,减少海水对石城的冲击,老龙头终于得以建成。几百年过去了,传说着老龙头脚下,一个挨一个,扣着千百个铁锅。
入海长城为何屹立不倒
人们把“建在沙滩上的城堡”比喻事情的不可能,而入海石城的修建在当时的条件下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那么,一道孤立于沙滩和大海之中的石墙,为何在经年累月潮水海浪的冲击下而屹立不倒呢?
因为,修筑入海石城时巧妙地利用了老龙岗脉岩为基,以石块夹砌其间并找平后,再在上面叠筑起九层的花岗岩巨石。这种将自然山体与人工砌体合二为一的做法,不仅省工、省料、省力,而且基础坚固。为了使入海石城经得住海浪的冲击,在条石的四面凿有马蹄形凹槽,相邻两块石槽连接形成“燕尾槽”。槽内再浇铸白矾、松香、铁沫制成的溶液,待溶液凝固后整片基石就牢牢的粘连在一起了。入海石城截断了敌人从陆地或浅海绕过长城进犯的通道,成为来犯之敌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是万里长城修筑史上的创举,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旷世杰作。
老龙头的灵魂,不仅表现在它的建筑本身,而且在于它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的底蕴。鲜活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使这座历史上用于战争的关城堡垒不再冰冷,充满人文气息;正是有了古代将士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努力才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宝贵的财富。